登曲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信息公示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1日 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及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登曲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内容进行第二次公示。 一、规划概况 根据登曲流域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登曲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洪、灌溉、供水、水力发电、水土保持、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等。 (1)防洪规划 登曲流域防洪重点主要是解决防冲问题,针对流域实际情况,按照“以泄为主,排导结合”的原则,以河道沿岸农田护岸防冲工程为主,兼顾河道整治和堤防工程建设,维护岸坡稳定,保证登曲沿岸农田和村庄的防洪安全。 (2)灌溉规划 登曲流域荣许以上游海拔均在4000m以上,海拔较高沿河两岸主要草地,环境脆弱,以保护为主。荣许以下河段及登曲支流沿河分布有林草地和零星的耕地。受地形影响,登曲流域适合发展灌溉的草地和耕地大多沿河零星分布,无法发展集中连片的灌区工程,规划沿河两岸发展小微型引水灌溉工程。 (3)供水规划 近期规划改扩建现有4处集中式农村安全饮水水源工程,提高人饮定额,远期通过改、扩建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水源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安全饮水的保障能力,确保农村供水安全。 (4)水力发电规划 为合理、有序开发和科学管理水能资源,根据河流特点、资源环境状况与保护要求,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和西藏生态功能区划以及《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参考登曲流域河流特点将登曲干流水能资源划分为水能资源禁止开发区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区两大分区,其中荣雪-曲登河口水能开发利用段建设棍巴-登巴-觉巴-格杂梯级开发。 (5)水土保持 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耕地(草场)资源,防治山洪灾害,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本着“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防治”的原则,遵循“大预防、小治理”的治理思路,科学合理地制定水土保持方略,达到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6)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 明确各分区水体功能及水质目标,通过污水处理厂建设、畜禽舍饲标准化建设和水环境站网建设及管理等措施,严格控制规划年污染物入河量,保障流域水环境质量维持现状,不因规划方案实施受到不利影响。保证河流生态水量及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保护特有及土著鱼类栖息地及重要湿地,建立及完善水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二、评价区环境现状 (1)流域概况 登曲为澜沧江右岸一级支流,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境内,发源于芒康县曲登乡境内的东达拉山,源头海拔高程5173m,自河源流向东南,在芒康县曲登乡下游崩都附近汇入澜沧江。流域地理介于位于东经98°00′~98°23′和北纬29°28′~29°42′之间,流域面积1054km²,河长67km,落差2638m,流域平均比降36.5‰。 (2)生态环境 规划范围内植物种类繁多丰富,群落组成复杂。自然条件的垂直变化也导致了植被的垂直变化,从而明显地反映其垂直分布规律。登曲流域生存着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属于国家和西藏自治区一级重点保护的有17种,包括林麝、马麝、赤狐、高山兀鹫、红隼、胡兀鹫等;国家和西藏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有25种,包括猕猴、小熊猫、黑熊、棕熊、水鹿、鬣羚、斑羚、岩羊、黑鸢、普通鵟、雀鹰、灰背隼、藏雪鸡、血雉、白马鸡、鵰鸮和灰林鸮等。评价区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鱼类和长距离洄游性鱼类。 (3)水环境 本流域位于《西藏水功能区划》水功能一级区划金沙江川藏滇缓冲区。现状水质Ⅱ类,满足水质管理目标Ⅱ类要求。监测结果表明,枯水期登曲流域现状水质良好,主要河流水质均为(GB3838-2002)标准Ⅱ类水质,均达到相应水域水质目标要求。 (4)社会环境 2012年流域内总人口3746人,以藏族为主,除10人为城镇人口外,其余均为农牧业人口,僧人总数为19人。涉及昌都县曲登乡曲登村和登巴村2个村。2012年流域内生产总值(GDP)为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0.2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0.06亿元,不涉及第二产业。流域经济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现有耕地面积0.51万亩,林草地面积119.4万亩,大小牲畜合计5.0万头。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扁豆、碗豆、油菜等,以青稞、小麦为主。牧业为流域的支柱产业之一,以饲养牦牛、黄牛、绵羊、山羊、马、驴、猪为主。 (5)环境敏感区 登曲流域内不涉及县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共有3处文物古迹,1处名胜景观17种国家和西藏自治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5种国家和西藏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未发现《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涉及的鱼类或当地特有土著鱼类。 三、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主要有利影响 灌溉规划与供水规划的实施对提高灌区农田灌溉用水、生态用水、人牲畜用水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加快当地农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的实施,可提高灌区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并为扶贫点建设创造条件,使生存条件极差地区的贫困农牧民达到异地脱贫,改善迁出区生态环境。 水力发电规划的实施,能有效缓解当地能源紧缺状况,提高流域水能资源利用率,显著改善当地工农业生产条件和居民生活条件。 防洪规划的实施,能显著提高登曲流域的防洪标准,减轻洪水威胁和洪灾损失,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之,登曲流域综合规划实施,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实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主要不利影响 水环境:规划方案各梯级电站建成后,将使登曲流域规划河段的水资源重新分配,其水文情势也将发生一定变化。规划梯级的实施,使登曲干流连续水体发生明显变化,天然河道将变成规模不等的水库,河道水面变宽,水库水面面积增加,水位抬高,水流变缓,天然河道变成了有大坝阻隔的不连续水体,引水式电站在调节运行过程中,电站坝址~厂房之间将会形成长度不等的减水河段,引起河道流量减少、水位降低。 登曲流域生活污染源除少部分村镇和寺庙临河外,其他均较分散,形不成入河排污规模,农业污染源轻微,不涉及大型工业企业,对登曲流域水质影响较小,总体而言,流域水质较好,有机物浓度较低,正常情况下废污水经过处理后回用或综合利用,不会对水质带来影响。 此外,梯级电站减水河段的形成,将改变相应河道的水环境容量,但因区域污染水平低,污染源少,根据水环境预测分析,预计不会造成水库富营养化及减水河段水质污染问题。 水生生物:登曲梯级均为引水式电站,坝下至厂房之间形成减水河段,该河段浮游动物有效栖息空间缩小,总量下降。随着厂房的下泄水及支流汇入会有明显缓解。觉巴电厂尾水直接排入澜沧江,可能会导致汇口下浮游动物种类和现存量增加,但幅度不会太大。觉巴坝下随着支流玻曲的汇入,浮游动物种类和生物量有所缓解。梯级开发对支流底栖动物影响较小,水库蓄水后,在库水顶托作用下,支流部分河段水位将上升,底栖动物组成结构将因此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静水型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有可能出现,摇蚊科比重也会有所上升,而节肢动物中的蜉蝣目如二翼蜉、短尾石蝇等、毛翅目如盾巢石蚕等所占比重在回水区则有可能会有明显下降。但由于登曲各支流水质较好,且大多数梯级水库调节性能较差,水体交换频繁,所以对支流底栖动物的影响一般仅限于入库支流的河口部分,整体上对支流底栖动物组成影响不大。 陆生生物:登曲流域电站等建设会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及觅食活动带来干扰,局部地区会改变动物的分布格局。电站的修建对大多数哺乳动物没有太大的影响,由于这些动物活动范围大,迁徙能力较强,不会造成对整个种群的危害,施工期完成后,各种影响因素逐步减小,原有栖息地生境因水库水面增加而有所改善。 移民安置:登曲流域水库淹没损失主要集中在水库梯级开发。由于规划所属西藏地区人群居住较分散,淹没损失较小,搬迁人口相对较少,因此从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角度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影响不大。 以上不利影响大多可以通过采取减量化、恢复或补救性措施,予以减缓或消除。对于其中具有累积性、长期性的环境问题,如对特有鱼类的影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保护或恢复措施。 四、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建立水库环境管理机构,对梯级水库水质及库周污染源发展和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组织安排水质定期监测工作,掌握水库水环境的时空变化情况。灌区内登曲及支流沿岸城镇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城镇污水不能直接排入登曲。同时加强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登曲干流和支流两岸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减少泥沙和面源污染物入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节水改造和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减轻面源污染,以减少灌溉退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2)陆生生态保护对策措施 控制规划实施占地规模,尽量减少占地对植被的影响。严格在规划用地内施工,注意保护各项目区附近的植被,临时占地尽量不占用林地。水库蓄水前,应详细调查库区淹没范围内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做好移栽或就地保护工作。加强规划实施后的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做好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在施工期捕猎野生动物,在蓄水期要保护好野生动物。严格规范施工,特别注意减少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3)水生生态保护对策措施 根据调查登曲干流河道坡降达到36.5‰,且下游存在巨大跌水,澜沧江干流的鱼类基本无法上溯到登曲中上游。调查中没有发现登曲流域存在鱼类,且流域无生产生活集中取水口、集中鱼类“三场”等环境敏感点分布,根据分析流域仅可能分布有西藏地区广为分布的鳅科小型鱼类,因此,通过优化水库调度方式,确保小型鳅科鱼类繁殖期需水、河谷植被需水、维持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需水。 (4)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移民安置应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尊重藏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及时做好与他们的沟通和协调。将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同区域经济开发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移民政策。 (5)社会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登曲流域内的藏族人民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和民俗文化。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宣传等手段,使其对藏族习俗有所了解,尽量减少不应有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6)人群健康保护对策措施 开展库区卫生清理工作,重点为库区淹没范围内杀虫灭鼠及消毒工作,以降低各种病原性微生物及蚊鼠等病媒体密度。对规划项目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进行卫生处理,采取消毒、杀虫、灭鼠等措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常见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的保健和防病意识。 (7)文物古迹保护对策措施 对文物有不利影响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活动必须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确定。对于其他基本不受工程影响的文物古迹,禁止在遗址和墓群上取土,以避免文物遭到破坏。若建设单位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现文物,应立即停工并保护现场,及时报告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五、综合评价结论 规划的实施将调整区域水资源分配,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对补充区域生态用水、农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起到积极作用。规划方案实施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将显著改善农业灌溉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灌区由于干旱、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的恶劣的生态环境,有效利用水能资源,增强区域防洪减灾能力,对昌都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规划实施后,规划评价区自然系统平均生产力仍然维持在本底生产力水平,规划实施对区域自然系统恢复稳定性影响不大,区域自然系统仍处于稳定状态。灌溉规划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的实施,将大幅提高灌区内的植被覆盖率及生物生产力,植被将由较单一的草甸、灌丛趋于多样化,区内自然系统阻抗稳定性和恢复稳定性增强。 本规划实施后,引水灌溉将减少登曲的水资源量,但通过下泄生态流量,基本能够维持河流正常生态系统形态和功能要求的生态需水量。规划实施过程中禁止污水排放入河,施工废污水经处理后回用或综合利用,不会对登曲干流水质产生影响。在不增加两岸污染源排放的情况,通过采取相应水质保护措施,可维持登曲干流水质不低于现状水平。 本规划的实施,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重视,通过优化工程方案和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或工程措施加以减缓;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临时的,均可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予以减缓或恢复,其他的不利影响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将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西藏自治区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通讯地址:拉萨市夺底路100号 邮编:850000 联系人:文工 电话:0891-6389207 传真:0891-6388182 邮箱:xzsgyhp@163.com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内容包括: (1)您对该规划的态度; (2)您认为登曲流域环境质量现状如何; (3)您认为登曲流域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4)您最关系该规划那部分内容; (5)您对规划实施有哪些建议,对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要求。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时间 自公告之日起15天内。 九、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公众可以以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意见反馈给规划编制组织机构或环评单位,并留下您的主要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和您取得联系。 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西藏自治区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6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