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通知公告

登曲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信息公示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1日 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及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登曲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内容进行第二次公示。

一、规划概况

根据登曲流域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以防洪、灌溉、供水、水土保持、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为主,兼顾水力发电。

1)防洪规划

100.9km2)灌溉规划

巩固提升14处农村供水工程。2020年新增年供水能力8.16m32030年新增年供水量9.46m3。解决农村人饮用水问题,同时满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用水要求。

4)水力发电规划

登曲水电开发采用一级开发方式,即登嘎电站,登嘎电站布置方案推荐径流引水式布置方案,正常蓄水位4521.00m,装机容量800kW

5)水土保持规划

将登曲流域划分一个水土保持区,即生态维护区。该区涉及聂荣县查当乡,区域海拔较高、地势开阔平坦,植被较好,无耕地分布,是牧业主产区。该区以生态维护为主。重点是加强天然草场保护和高山草甸区合理轮牧,加强草场管理,扩大人工草场和改良草场,维护生物多样性;也是流域牧业产业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是典型的牧业区;在沿河两岸以封育保护为主,辅以综合治理,提高该区水源涵养及保土能力,保障水质安全及防治水土流失。

6)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规划

实施城乡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措施;强化流域水源涵养措施;面源防治措施;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建设登曲流域水环境监测站网、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登曲流域鱼类现状,主要确定裸腹叶须鱼、怒江裂腹鱼2种珍稀特有鱼类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初步拟定将登曲流域陇切达以上、加龙村以下河段设为鱼类的重要栖息地。

二、评价区环境现状

1)流域概况

登曲为索曲左岸一级支流,怒江二级支流。发源于西藏自治区聂荣县的登玛绞尼山(亦称拉迪日旧山)东麓,海拔5140m。其河口地理位置为:东经93°15′、北纬32°23′,海拔4350m。流域面积442km2,河长50km,比降17.8‰,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1.06亿m3

2)生态环境

根据《西藏植被》的分区系统,规划范围属于Ⅱ亚热带植被地带A东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Ab藏东北高山灌丛草甸区Ab’’那曲高山草甸亚区Ab’’-1那曲聂荣小区。受南温北寒和山地气候垂直变化的影响,植被呈明显的水平及垂直地带分布特征。评价区有脊椎动物49种,分属于1533科。其中两栖类134种,爬行类135种;哺乳类71016种;鸟类61724种。登曲共检出浮游植物337种,以硅藻门为主;检出浮游动物1015种,浮游动物种类较少,以原生动物为主;底栖动物共采集到13种,隶属257科,底栖动物种类主要表现为喜冷水、激流性清洁种。

登曲水系有鱼类1235种,其中鳅科高原鳅属鱼类3种(短尾高原鳅、斯氏高原鳅、圆腹高原鳅),鲤科裂腹鱼属及叶须鱼属各1种(分别为怒江裂腹鱼、裸腹叶须鱼)。

3)水环境

本流域现状水质类,满足水质管理目标类要求。监测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登曲流域水质均优良,水质监测点水质均能达到Ⅱ类水质级别。登曲流域主要排污类别为畜禽养殖,其次为农村生活和城镇生活,无工业企业。

4)社会环境

登曲流域涉及那曲地区聂荣县查当乡的加龙村、波青村,共计1个乡2个行政村。2012年流域内户数157户,总人口877人,均为农村人口。以藏族为主,居住有汉族等多个民族。

登曲流域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经济和生活水平较低,卫生条件较差。登曲流域经济以牧业和虫草为主,是那曲地区聂荣县重要的牧业区。流域内草地面积25.22万亩,均为天然草场。2012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45.5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935/(人·年)。

5)环境敏感区

流域内主要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水口14处。文物古迹登嘎寺1座。登曲共调查到鱼类123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1种,均作为本次的环境敏感目标加以保护。

三、环境影响评价预测

1)主要有利影响

灌溉规划与供水规划的实施对提高灌区农田灌溉用水、生态用水、人牲畜用水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加快当地农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规划的实施将逐步提高灌区土地利用率;规划的实施将补充灌区土壤水分,对改善土壤环境有利,可增加林草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陆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多样性。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的实施,可提高灌区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并为扶贫点建设创造条件,使生存条件极差地区的贫困农牧民达到异地脱贫,改善迁出区生态环境。

水力发电规划的实施,能有效缓解当地能源紧缺状况,提高流域水能资源利用率,显著改善当地工农业生产条件和居民生活条件。

防洪规划的实施,能显著提高登曲流域的防洪标准,减轻洪水威胁和洪灾损失,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主要不利影响

水环境:规划电站建成后,将使登曲流域规划河段的水资源重新分配,其水文情势也将发生一定变化。水电规划的实施,使登曲干流连续水体发生明显变化:水库库区河道水面变宽,水库水面面积增加,水位抬高,水流变缓,天然河道变成了有大坝阻隔的不连续水体;引水式电站在调节运行过程中,电站坝址~厂房之间将会形成长度不等的减水河段,引起河道流量减少、水位降低。登曲流域无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呈散状分布,且有众多支沟汇入,因此不会出现水质恶化现象。此外,引水电站减水河段的形成,将改变相应河道的水环境容量,但因区域污染水平低,污染源少,类比相似流域开发影响情况,预计不会造成水库富营养化及减水河段水质污染问题。

水生生物:引水式小电站改变了河流原有的水文情势,破坏了河流的纵向连通性,在水坝和发电厂房之间形成长度不一的减水河段,使得鱼类的生存空间被挤占,洄游通道被切断,栖息地破碎,生存条件明显变化,扰乱了鱼类正常的栖息环境和繁殖规律。因此位于减水河段内的鱼类多样性将低于受水电影响相对较小的河段。同时,在减水河段内,随着沿途支流汇入和地下水的补给,河道水量逐渐增加,河流生境将逐渐恢复。低闸引水式开发的电站,形成的水库面积较小,水体滞留时间较短,也无水温分层现象,因此对登曲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较小。登嘎电站建成后,库区河段受泥沙淤积影响,依然保持流水状态,大型底栖动物与电站出水口及库区河段无明显差异。但是由于泥沙淤积降低了生境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库区河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将低于电站出水口以下河段。

陆生生物:登曲流域电站等建设会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及觅食活动带来干扰,局部地区会改变动物的分布格局。电站的修建对大多数哺乳动物没有太大的影响,由于这些动物活动范围大,迁徙能力较强,不会造成对整个种群的危害,施工期完成后,各种影响因素逐步减小,原有栖息地生境因水库水面增加而有所改善。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登曲流域陆生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水库淹没影响,其次是规划电站的施工活动和移民安置的影响。除水库淹没影响为不可逆影响外,其它对陆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均是短期的,通过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或补救措施得以恢复。

移民安置:登曲流域水库淹没损失主要集中在水库开发。由于规划所属西藏地区人群居住较分散,淹没损失较小,搬迁人口相对较少,因此从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角度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影响不大。

以上不利影响大多可以通过采取减量化、恢复或补救性措施,予以减缓或消除。对于其中具有累积性、长期性的环境问题,如对特有鱼类的影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保护或恢复措施。

四、环境保护措施

1)水环境保护措施

实施流域水污染监测与管理措施;对于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鱼类栖息地等敏感目标所在河段,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实现废水零排放,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健全水源地保护管理法规体系;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2)陆生生态保护措施

控制工程占地规模,施工道路尽量利用已有线路或对已有线路进行改造,减少占地对植被的影响。严格在规划用地内施工,注意保护各坝址附近的植被,临时占地尽量不占用林地。水库蓄水前,应详细调查库区淹没范围内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做好移栽或就地保护工作。

做好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期捕猎野生动物;在蓄水期要保护好野生动物。严格规范施工,特别注意减少工程施工爆破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开山放炮。

3)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①鱼类资源栖息地保护

根据登曲流域鱼类现状,主要确定裸腹叶须鱼、怒江裂腹鱼2种珍稀特有鱼类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初步拟定将登曲流域陇切达以上、加龙村以下河段设为鱼类的重要栖息地,禁止水电开发活动,保持河段自然状态。

②保障生态基流

登曲干流水电规划采用径流引水式开发,坝下易形成减水河段。因此,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论证减水河段对登曲鱼类资源的影响。需要在大坝下游鱼类繁殖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发电、防洪调度,合理利用水库的调蓄库容,尽量考虑鱼类产卵、繁殖、生长与发育需求,科学制定调度方案,严格按照水资源保护规划中各控制节点河流生态需水要求下泄生态流量,在鱼类繁殖期保障一定的生态流量。

③加强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与研究

在水电开发规划和坝址选定前,需要对登曲鱼类产卵场进行调查,登嘎电站的运行不破坏鱼类洄游产卵的基本生境条件。为减轻水力开发对鱼类资源带来的影响,要建立健全水电站等涉水工程对登曲水生生物资源影响的补偿机制,所有涉水工程建设单位在建设的环评论证、行政审批时,须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开展人工增殖保护研究。

4)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水土流失防治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对电站建设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土石料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将以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要结合渣场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渣场的设计原则采取先拦后弃的方式,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将以拦挡、排水、护坡工程措施为主,并注重弃渣场顶部和坡面的植被恢复措施。

5)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施

登曲流域为藏族居民聚居区,移民安置应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将淹没涉及当地居民信仰的设施纳入移民建设规划;尊重少数民族移民的风俗习惯,及时做好与他们的沟通和协调。做好移民安置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减少移民安置对原有脆弱生态环境的破坏。

6)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开展库区卫生清理工作,重点为库区淹没范围内杀虫灭鼠及消毒工作,以降低各种病原性微生物及蚊鼠等病媒体密度,从而控制库区范围内施工期间及蓄水后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

区域内的藏族人民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和民俗文化。无论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是在移民安置方案的设计时都应当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和选择,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7)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开展库区卫生清理工作,重点为库区淹没范围内杀虫灭鼠及消毒工作,以降低各种病原性微生物及蚊鼠等病媒体密度。对规划项目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进行卫生处理,采取消毒、杀虫、灭鼠等措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常见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的保健和防病意识。

8)文物古迹保护措施

登曲流域内的登嘎寺不属于文物保护范围,但考虑到对当地宗教和习俗的影响,尽量实行原址保护。对宗教建筑有不利影响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活动必须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对于其他基本不受工程影响的文物古迹,禁止在遗址和墓群上取土,以避免文物遭到破坏。若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文物,应立即停工并保护现场,及时报告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五、综合评价结论

登曲流域综合规划实施后,规划评价区自然系统平均生产力仍然维持在本底生产力水平,规划实施对区域自然系统恢复稳定性影响不大,区域自然系统仍处于稳定状态。灌溉规划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的实施,将大幅提高灌区内的可灌溉面积,水浇地面积增加,种植结构趋于多样化,区内自然系统阻抗稳定性和恢复稳定性增强。

本规划实施后,通过下泄生态流量,基本能够维持河流正常生态系统形态和功能要求的生态需水量。规划实施过程中禁止污水排放入河,施工废污水经处理后回用或综合利用,不会对干流水质产生影响。在不增加两岸污染源排放的情况,通过采取相应水质保护措施,可维持干流水质不低于现状水平。

本次流域规划实施后,可促进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通过优化工程方案和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或工程措施加以减缓;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临时的,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予以减缓或恢复;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将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通过综合比选规划各方案的环境影响,从环境合理性的角度看,规划各方案均没超过登曲流域资源及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均为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各方案产生的环境影响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总体而言,本规划环评推荐的规划方案在生态与环境方面不存在明显制约因素,推荐的规划方案基本可行。

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西藏自治区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通讯地址:天津市河西区洞庭路60

邮编:300222

联系人:陈工

电话:022-28703227

传真:022-28703219

邮箱:940417937@qq.com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内容包括:

1)您对该规划的态度;

2)您认为登曲流域环境质量现状如何;

3)您认为登曲流域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4)您最关系该规划那部分内容;

5)您对规划实施有哪些建议,对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要求。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时间

自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九、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公众可以以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意见反馈给规划编制组织机构或环评单位,并留下您的主要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和您取得联系。

 

 

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西藏自治区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