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曲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信息公示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1日 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及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董曲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内容进行第二次公示。
一、规划概况
根据董曲流域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以供水、灌溉和防洪减灾等民生水利为主,兼顾水力发电。
(1)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规划
明确各分区水体功能及水质目标,严格控制规划年污染物入河量,保障流域水环境质量维持现状,不因规划方案实施受到不利影响。保证河流生态水量及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保护特有及土著鱼类栖息地及重要湿地,建立及完善水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2)供水规划
在保证河道内生态保护要求的前提下,以保障民生为根本,满足流域内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保障流域内民生用水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近期重点全部解决流域内村庄的供水安全问题,远期进一步提高供水保证率和供水水质,保障流域内农牧民用水饮用水安全及保证率。适度开发水资源,满足流域内农牧业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用水需求。
(3)灌溉规划
在现状水利工程基础上,统筹规划小型规模的灌区工程,以小型水利工程为主,规划新的水源点,缓解农牧业生产中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工程管理水平,同时,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农牧业产量,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4)防洪减灾规划
在流域内通过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基本建立董曲流域山洪灾害防治预警预报系统,初步建立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及相关政策法规等防灾减灾体系。
(5)水力发电规划
合理开发利用流域内水能资源,满足流域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并加强干支流控制性水利水电工程的统一调度,统筹经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
(6)水土保持规划
近期通过采取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措施对水力侵蚀区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现有草场森林得到有效保护;远期除高山远山外,水力侵蚀区得到较全面治理,尽量减少人为扰动,控制人为水土流失;林草覆盖率和保存率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庄周围农田基本得到保护,农村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强化水土保持预防保护与综合监管,开展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7)流域综合管理规划
1)流域概况
董曲为金沙江右岸一级支流,亦称多木曲。发源于贡觉县阿旺乡的甲东尕,海拔4710m,流域大体上自西向东流,上游段称纳曲,下游段称为多木曲,于克日乡西西村以下注入金沙江。流域呈扇形,位于东经98°39′~98°47′和北纬30°36′~30°53′之间,流域面积644km²,河长47km,全河落差1889m,比降40.2‰,多年平均径流量2.71亿m³。
(2)生态环境
规划区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的垂直变化也导致了植被的垂直变化,从而明显地反映其垂直分布规律。海拔3400米以下多为山地针阔混交林,主要见于金沙江河谷和木协、雄松、罗麦等区域河谷一带,植被主要有铁杉、油松、云南松、槭、桦等;草本植物以早熟禾属、野青茅、刺芒野古草、须芒草、黑穗画眉草等禾本科及其它林间草被组成。海拔3400~5443m是高山针叶林带,表现为针叶林多与亚高山草甸交错分布,主要树种为鳞皮冷杉、紫果云杉、高山栎、多组成纯林,与灌木林地镶嵌分布于草甸和灌丛草甸之间,可作为冬春牧场。
董曲流域生存着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生物有滇金丝猴、白唇鹿、黄猴、沙狐、贝母鸡、藏羚羊、金雕、白肩雕、胡秃鹫、细嘴松鸡、锦鸡、雉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生物有藏酉猴、豺、黑熊、马熊、小熊猫、草原斑猫、猞猁、獐、水獭、马鹿、黄羊、岩羊、盘羊、黄嘴白鹭、雪鸡、藏马鸡、灰鹤、鹦鹉等18种。一、二级保护动物多栖息于海拔3000~4500m。
根据初步调查,浮游植物共计4门60种。董曲浮游植物组成以硅藻门为主,其次为绿藻门,再次为蓝藻门,其它种类偶见。常见种类有钝脆杆藻、针杆藻、桥弯藻、舟形藻、等片藻等。
董曲卫通电站库尾以上分布有高原鳅、裂腹鱼等鱼类完成生活史的基本条件,加强该水域的保护可为鱼类提供繁衍栖息的基本条件,改善流域鱼类种群数量。
(3)水环境
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董曲汇入金沙江川藏滇缓冲区,水质管理目标Ⅱ类,而《西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未对董曲流域河流划分水功能区。根据水质监测评价结果表明,董曲流域水质优良,水质监测点水质均能达到Ⅱ类水质级别。
(4)社会环境
董曲流域涉及西藏昌都地区贡觉县的阿旺乡、则巴乡和克日乡3个乡,共计10个行政村。2012年流域总人口1785人,户数282户,均为农村人口。全流域平均人口密度为3人/km2,约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2%,流域内以藏族为主。
董曲流域以农业,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较薄弱,门类很少,基本无大型工业分布。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荞麦、扁豆、豌豆、油菜等。畜牧业以饲养耗牛、黄牛、绵羊、山羊、马、驴、骡等为主。现代工业主要有发电、皮革加工、机械修理、藏药研制、粮油加工等。
(5)环境敏感区
据调查了解,董曲流域主要寺庙有1处,为德色寺,建于1922年,未做文物定级。寺庙在当地群众中具有很大的影响,信徒广布,应作为环境敏感目标高度重视。
三、环境影响评价预测
(1)主要有利影响
灌溉规划与供水规划的实施对提高灌区农田灌溉用水、生态用水、人牲畜用水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加快当地农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的实施,可提高灌区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并为扶贫点建设创造条件,使生存条件极差地区的贫困农牧民达到异地脱贫,改善迁出区生态环境。
水力发电规划的实施,能有效缓解当地能源紧缺状况,提高流域水能资源利用率,显著改善当地工农业生产条件和居民生活条件。
防洪规划的实施,能显著提高董曲流域的防洪标准,减轻洪水威胁和洪灾损失,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之,董曲流域综合规划实施,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实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主要不利影响
水环境:规划方案各梯级电站建成后,将使董曲流域规划河段的水资源重新分配,其水文情势也将发生一定变化。规划梯级的实施,使董曲干流连续水体发生明显变化:天然河道将变成规模不等的水库,河道水面变宽,水库水面面积增加,水位抬高,水流变缓,天然河道变成了有大坝阻隔的不连续水体;电站在调节运行过程中,将会形成长度不等的减水河段,引起河道流量减少、水位降低。
水生生物:董曲流域综合规划对鱼类资源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为大坝阻隔、电站坝下河段减水及水文情势变化对不同群体鱼类遗传交流、对鱼类特别是鱼类“三场”的影响等,其影响范围主要是梯级开发的河段。总体来说,董曲流域综合规划的实施,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会对区域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河流鱼类产生影响。
陆生生物:董曲流域电站等建设会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及觅食活动带来干扰,局部地区会改变动物的分布格局。电站的修建对大多数哺乳动物没有太大的影响,由于这些动物活动范围大,迁徙能力较强,不会造成对整个种群的危害,施工期完成后,各种影响因素逐步减小,原有栖息地生境因水库水面增加而有所改善。
移民安置:董曲流域水库淹没损失主要集中在水库梯级开发。由于规划所属西藏地区人群居住较分散,淹没损失较小,搬迁人口相对较少,因此从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角度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影响不大。
以上不利影响大多可以通过采取减量化、恢复或补救性措施,予以减缓或消除。对于其中具有累积性、长期性的环境问题,如对特有鱼类的影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保护或恢复措施。
四、环境保护措施
(1)水环境保护措施
建立环境管理机构,对梯级电站水质及周边污染源发展和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组织安排水质定期监测工作,掌握流域水环境时空变化情况。加强上游干流和支流两岸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减少泥沙和面源污染物入河。
灌区规划涉及渠道输水,应加强灌区输水渠道水质保护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不得在渠道内淘洗、抛弃有毒有害和污秽物品,防止居民生产生活对沿渠水质污染。
(2)陆生生态保护措施
控制规划实施占地规模,尽量减少占地对植被的影响。严格在规划用地内施工,注意保护各项目区附近的植被,临时占地尽量不占用林地。水库蓄水前,应详细调查库区淹没范围内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做好移栽或就地保护工作。加强规划实施后的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做好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在施工期捕猎野生动物,在蓄水期要保护好野生动物。严格规范施工,特别注意减少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3)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1)鱼类资源栖息地保护
栖息地保护是减缓河流水电开发对鱼类影响、保护鱼类自然资源的重要措施。总体来看,本规划中所涉及的梯级电站均位于狭谷地段,水流湍急,此区域鱼类组成为典型的高原鱼类,规模较小,具有较强的适应流水生境的特点。针对此类特点,栖息地保护需要尽可能维持分布于该水域鱼类能够完成生活史的主要生命活动,维持相应的种群。
董曲流域综合规划实施后,卫通梯级以下水生生境的连续性遭到破坏,而卫通梯级库尾以上分布有高原鳅、裂腹鱼等鱼类完成生活史的基本条件,可能存在产卵场和索饵场,加强该水域的保护,对保护可能存在的鱼类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2)鱼类保护设施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阻隔了洄游鱼类的通道,对半洄游性鱼类和非洄游性鱼类也有很强的阻隔效应。本规划电站多为引水式电站,水头较低,仿自然通道和鱼道具有不需要人工操作,能够维持一定的水系连通,且可持续过鱼,过鱼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在项目环评进一步明确鱼类生存情况的基础上,推荐每个电站根据需要考虑过鱼方式。
同时,建议研究在董曲流域卫通库尾以下设置金沙江流域地方鱼类增殖站和保护区的可行性,以保护金沙江特有鱼类。
(5)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施
移民安置应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尊重藏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及时做好与他们的沟通和协调。将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同区域经济开发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移民政策。
(6)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董曲流域内的藏族人民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和民俗文化。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宣传等手段,使其对藏族习俗有所了解,尽量减少不应有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7)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开展库区卫生清理工作,重点为库区淹没范围内杀虫灭鼠及消毒工作,以降低各种病原性微生物及蚊鼠等病媒体密度。对规划项目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进行卫生处理,采取消毒、杀虫、灭鼠等措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常见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的保健和防病意识。
(8)文物古迹保护措施
对文物有不利影响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活动必须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确定。对于其他基本不受工程影响的文物古迹,禁止在遗址和墓群上取土,以避免文物遭到破坏。若建设单位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现文物,应立即停工并保护现场,及时报告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五、综合评价结论
本次规划的实施将调整区域水资源分配,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对补充区域生态用水、农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起到积极作用。规划方案实施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将显著改善农业灌溉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利用水能资源,增强区域防洪减灾能力,对昌都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规划实施后,规划评价区自然系统平均生产力仍然维持在本底生产力水平,规划实施对区域自然系统恢复稳定性影响不大,区域自然系统仍处于稳定状态。灌溉规划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的实施,将大幅提高灌区内的植被覆盖率及生物生产力,植被趋于多样化,区内自然系统阻抗稳定性和恢复稳定性增强。
本规划的实施,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重视,通过优化工程方案和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或工程措施加以减缓;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临时的,均可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予以减缓或恢复;其他的不利影响,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将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西藏自治区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通讯地址:天津市河西区洞庭路60号
邮编:300222
联系人:陈工
电话:022-28703227
传真:022-28703219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内容包括:
(1)您对该规划的态度;
(2)您认为董曲流域环境质量现状如何;
(3)您认为董曲流域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4)您最关系该规划那部分内容;
(5)您对规划实施有哪些建议,对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要求。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时间
自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九、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公众可以以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意见反馈给规划编制组织机构或环评单位,并留下您的主要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和您取得联系。
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西藏自治区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6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