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农村水利水电

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供水工程防冻保暖相关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2日 来源:水利厅

藏水202237                     

各地(市)水利局:

我区属严寒或寒冷地区,海拔高,农村供水设施极易发生冻损,冰冻是造成我区农村供水工程季节性缺水的主要危害之一,我区农村供水工程的冬季防冻保暖是一项长期需要坚持的重点工作。为此,自治区水利厅先后印发了《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农村供水设施防冻保暖技术的指导意见》(藏水农〔2019〕82号)、《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加快解决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季节性缺水问题的通知》(藏水农〔2020〕14号),指导各地(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农村供水工程的冬季防冻保暖问题。

为进一步解决好我区供水工程季节性缺水问题,各地水利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辖区内农村供水工程防冻保暖工作,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把供水工程冬季防冻保暖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提高冬季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障水平,确保冬季农村供水工程运转良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视新建工程前期工作

对于我区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农村供水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在农村供水工程设计中,取水、输水、制水、配水等各单元的建筑物的防冻保暖设计等均应符合当地的特点,达到防冻保暖标准。高寒高海拔地区,提高供水工程建筑设施保温设计标准,大口井或机井的保暖房墙体要通过使用加厚保暖材料等措施满足防冻保暖要求。保暖房修建位置和设计、施工要科学合理,不能因建筑物遮挡等影响自然采光。管道工程要推广“两头暖、中间深、末端入户的做法,即水源工程和入户水龙头做好保暖措施,管道埋深在冻土层以下推广管网末端“入房、入厨、入缸”,既解决防冻保暖问题,又提高自来水入户率。项目建成后,要加强运行管理和后期检修,确保取得良好的保温效果。

二、分类施策,做好供水设施从水源到水龙头防冻保暖工作

供水设施冻损发生在从“水源到水龙头”各个关键环节,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可根据《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农村供水设施防冻保暖技术的指导意见》(藏水农〔2019〕82号)、《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加快解决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季节性缺水问题的通知》(藏水农〔2020〕14号)要求,针对不同类型工程的不同单元存在的不同问题,因地制宜引进新型保暖技术,与传统保暖措施相结合,提高当地农村供水工程的保障水平。

(一)从源头解决冬季供水不正常问题

地表水取水构筑、引泉池、蓄水池、输配水管道等供水设施,应埋设在最大冻土深度以下,并有雨季防冲措施,避免减少防冻层。当利用水塘(小微型水库)和河水为水源时,冬季水面冻冰,可将水泵吸水管蓬头或自流取水管(渠)的进口安装在水面(冰层以下)取水,防止冬季因表层冻冰发生取水困难。地下拦河坝式取水(截潜流),应在河流流量较大且四季水量变化较小的河流上,修建拦水坝,从拦水坝侧面取水,保证水源水量四季充足。在大口井和机井等水源点修建保温房,保证冬季水源不予封冻,确保正常供水。各地可根据实践经验,选择最优方案建设取水口。例如,有泉水条件修建取水口的地方可选择泉水作为取水口;河流上修建取水口时,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截潜流或拦河坝取水方式。

(二)改进蓄水池等构筑物防冻保暖技术

通过建设下沉式半挖半填式蓄水池(高位水池、调节池、清水池)水池顶部埋深不小于当地最大冻土层厚度可以起到防冻措施的作用。在石质山区等开挖困难时,可将水池建在地面以上,但高位水池的池壁加厚、采取保温层设计,可以防止冬季水池冻冰。

(三)强化供水管道防冻保暖技术

各地的农村供水工程管道应敷设在当地冻土层以下,防止冬季管道结冰冻损。管道埋深应保证管网系统不受外力破坏和不受冻害。首先要根据当地观测资料,确定历年最大冻土深度,然后根据《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310)等相关设计手册,确定管底在冻土层以下的距离。

对于在地下水位过高、岩石层开挖困难等一些特殊情况下,可采取“浅埋+保温层”防冻措施。如采用四层保温材料进行管道保温处理,保温层为聚氨酯合成材料,在管道保温层的外围再包裹一层聚乙烯防水层。我区7地市各县区的管道敷设均采取了此措施,本措施的关键是确定最大冻土层深度。《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农村供水设施防冻保暖技术的指导意见》(藏水农〔2019〕82号)附件给出了部分县区政府所在地的近10年的冻土层深度供各地参考。

当供水管网跨越河流、沟道等无法地埋时,要对外露管道采取外包保温层防冻措施。对于已铺设的管道,若因为近年来气温偏低、或当时埋深不够而存在局部冰冻现象的,可采取沿管道走向,在管道正上方地面覆土,加大管道实际埋深厚度,可有效提升防冻效果。

管道温度监控自动加热是利用管道温度监控系统,及时对低于设定温度管道进行加热,确保管道一直处于设置温度范围,防止管道冻结而影响供水。

(四)应用节水防冻栓解决末端防冻问题

解决末端供水设施问题主要是解决管道防冻问题。节水防冻栓通过安装在埋地进水管上的一个堵水球阀来控制,由于产品具有内外两层不同管径的ABS管,当需要用水时,将连接出水内管的手柄压下,堵水球阀被打开,水从内管中自动流出;使用完毕后,将手柄向上轻轻提起,堵水球阀自动关闭,同时内管中的水自动回流到管道底部,从而保证冻土层以上水管内为空,以此达到防冻效果。

(五)集中供水点的防冻保暖技术

冬季集中供水点由独立的给排水管网组成,即:集中供水点给水主管接入→高位蓄水池及主管→集中供水点给水主管→保暖房→排水系统,保证从蓄水池主管延伸至集中背水台,且做到排水方便,避免了集中供水点周围“夏季一滩泥、冬天一片冰”的情况发生。

(六)机井和大口井防冻保暖技术

我区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农村供水工程,主要有机井、大口井以及手压井等,以村组为单元的供水工程在那曲、阿里等地很普遍。针对冬季因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干枯的情况,采取机电井及提灌站集中供水,对于机井提水工程,一般都建有井房(泵房),井房内安装水泵提水,通常将井房建设成阳光取水房(保暖房),利用太阳能被动采暖方式进行采暖。对于大口井,部分地区也建设有井房,可采用传统取暖装置,建设阳光保暖房。对于手压井,为防止冬季夜间冻冰,在使用后,手动提起井筒上部的单向出水垫片(橡皮垫),将水放空下次使用时加一点“引水”即可手压取水。在高海拔地区,要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如冻土层厚的区域,宜采取供水工程解冻防冻保暖先进技术、新型适用于高原的加热、储存、放热系统,加设太阳能防冻保暖装置等,进一步提高区域冬季供水保证率。

三、应急防冻保暖措施

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农村供水设施防冻保暖应急工作。

一是“穿衣戴帽”。对暴露在室外水管、水表、水龙头等用水设施,预先组织用水户使用棉麻织物、旧棉衣、塑料泡沫或专业保温材料等包扎保温,外加塑料膜密封。二是“滴水成线”。当气温降至零度以下时,通知用水户在夜间稍稍拧开水龙头至线流,保证管内自来水流动,以防止夜间冻结。滴下的水可以使用合适的容器接存,节水利用。三是“排空防裂”结合天气预报,通知用水户在晚上睡觉前先将水表前阀门关闭,打开最低处的水龙头将管道内的积水排空;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用户,冰冻天气来临之前排空太阳能热水器水管里的水。四是“关门闭户”。天寒时, 特别是在晚上建议用水户关紧厨房、卫生间的门窗,以保证室内的一定的温度。五是“用水保障”。利用水窖、水缸等适当做好贮水准备,避免因用水设施冻裂造成用水不便。

水源封冻防范措施。在冬季要加强对水源出水量的检查与监测,一但出现封冻干涸的征兆,提前发出预警,及时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周边井水、泉水)在出现水源封冻的现象后,充分发挥应急取水点的作用,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部分农牧民习惯将入户设施设置在庭院内,个别农户家中入户管道和外露管件易出现短时冻管状况,造成群众冬季用水不便。对于已经冻住的管道,用户可以用温水沿龙头慢慢向水管浇洒,使水管解冻,用热毛巾包裹后慢慢用温水浇淋,使水龙头解冻,再拧开龙头。切不可用火直接烘烧或用开水急烫,以免造成管道或水管爆裂。

水龙头冻结无法开启用水时,用40℃左右的温热水沿裸露在外的水管淋冲两遍即可用水,或等气温升高后用水也可自动恢复正常。千万不能用热水淋水表,不能用火烧、火烤水管。

长期不用的水表,可关闭表前控制阀,并放尽水表及表后管中的水,防止冰冻或漏水。冬季临时外出或长期不在家的用户,离开时应把联系方式留给邻居,防止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处置造成自身经济损失或影响周围用户正常用水。

严冬季节,因管道及水表夜间冰冻,次日不能解冻而影响用水的现象比较常见,特别是背阴位置情况更为突出,用水户可提前做好贮水准备。

乡村两级要时常关注天气预报,利用微信、QQ等载体,及时发布冬季气温预报信息,并编发冬季供水设施防冻措施的信息,引导和指导群众做好冬季供水设施的防冻保暖预防工作。

四、其他技术措施

(一)光伏提水新技术

充分利用西藏良好的日照条件,推广光伏提水技术。该技术利用光伏组件接收阳光后产生电力,通过专用的光伏水泵控制器将光伏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驱动水泵抽水,同时根据光伏组件的实时发电能力实时调节水泵工作频率,以达到系统最大功率工作以及实现光伏电力的最大利用效率。

(二)微型机电井技术

微型机电井深度30米-60米,井中下泵,光伏太阳能提水,无蓄水保暖水箱。取水时按下开关,水自动抽到水桶,如同自来水一样,取完水再按开关,水管中的水自动回到井内。那曲市尼玛县针对玻璃房大口井造价高,取水不方便,机电井造价高的问题,采取了微型机电井供水方式,有效地解决管道冰冻问题。

(三)一体化供水技术

采用一体化保暖房,由光伏抽水系统抽水,通过水质过滤设备将水过滤后存入水箱,冬季取水后管道自动放空。由于在保暖房外取水,整个冬季除保养外保暖房基本不开,有效解决冰冻现象及水质浑浊问题,并大大提高方便程度。

(四)循环供水技术

采取循环供水方式,水源采用截潜流取水方式,在供水范围前后两端按照不同高程分别设置一个蓄水池(两个不同高程的蓄水池能够保证管道内水流始终保持流动),入户背水台管道采用两根PE63管、倒U型循环设置,同时从入户主管上接进背水台,再用防冻阀将两根PE63管连通,从而保证在用完水以后管道内保证水一直处于流动状态。

五、保障措施

我区农村供水工程防冻保暖可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解决当地的季节性缺水问题。一是压实责任。各地(市)要十分重视农村供水工程运管工作,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逐级压实责任,落实工程管护责任主体、管护机构、管护人员,发挥村级党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以及村级管水组织的作用。二是完善工程管护机制。健全完善维修管护、水源保护、水质保障、应急管理等制度,规范工程运行管理,积极借鉴引进第三方技术服务开展农牧区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经验,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服务体系,整县推进农村供水运行管护工作。三是制定应急保障预案。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地方季节性缺水问题实际,制定县级/乡镇农牧区供水保障应急预案。极偏远地区的季节性缺水问题,可考虑“送水上门”措施解决。

冬季季节性缺水问题是我区农村供水工程较为普遍的问题,各地务必要重视并采取措施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积极探索高海拔地区冬季防冻措施,采取机电井、保暖房、电热取水桩、循环供水、泵站、光伏提水等技术,因地制宜做好应急保障工作,积极宣传和引导新技术和方法的普及和应用,切实有效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逐步提高供水保障水平。